标准详细信息
电弧故障检测和保护电器(AFDD)的一般要求 |
||||
| 标准编号:GB/T 31143-2025 | 标准状态: 即将实施 | 阅读打印版价格: 185.0 |
|
|
适用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额定电压不超过交流440 V、额定频率50 Hz、60 Hz或50/60 Hz、额定电流不超过63 A的家用和类似用途的交流电路的电弧故障保护电器,以下称作AFDD。
注1:美国的电弧故障断路器(AFCI)类似于AFDD。
AFDD能由制造商设计为:
——具有断开机构的单一电器,能在规定条件下断开被保护电路;或
——作为一种单一电器,由制造商将电弧故障保护功能嵌入保护电器或与保护电器组装在一起;或
——作为独立单元,按附录D与声明的保护电器现场组装。
所组合的保护电器符合GB/T 10963.1的断路器或符合GB/T 16916.1、GB/T 16917.1、GB/T 22794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电器(RCD)。
在一定条件下如果持续燃弧,由于电弧故障电流的影响,会引起着火危险。这些装置预期降低固定电气装置终端电路的火灾危险。
三相电气装置中性线断开引起的过电压,从而引起的着火,也能用此类装置来保护,作为一种附加的选择,见9.22。
注2:电痕化电流会引起燃弧,从而可能引起着火。
本文件适用于能够检测和识别与火灾风险相关的燃弧电流、在规定条件下定义动作要求用于在燃弧电流超过本文件规定的限值时断开电路的电器。
符合本文件的AFDD适用于IT系统,带不可断开中性线的AFDD除外。
本文件不包括由被保护电路以外电路供电或由电池供电的AFDD。
注1:美国的电弧故障断路器(AFCI)类似于AFDD。
AFDD能由制造商设计为:
——具有断开机构的单一电器,能在规定条件下断开被保护电路;或
——作为一种单一电器,由制造商将电弧故障保护功能嵌入保护电器或与保护电器组装在一起;或
——作为独立单元,按附录D与声明的保护电器现场组装。
所组合的保护电器符合GB/T 10963.1的断路器或符合GB/T 16916.1、GB/T 16917.1、GB/T 22794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电器(RCD)。
在一定条件下如果持续燃弧,由于电弧故障电流的影响,会引起着火危险。这些装置预期降低固定电气装置终端电路的火灾危险。
三相电气装置中性线断开引起的过电压,从而引起的着火,也能用此类装置来保护,作为一种附加的选择,见9.22。
注2:电痕化电流会引起燃弧,从而可能引起着火。
本文件适用于能够检测和识别与火灾风险相关的燃弧电流、在规定条件下定义动作要求用于在燃弧电流超过本文件规定的限值时断开电路的电器。
符合本文件的AFDD适用于IT系统,带不可断开中性线的AFDD除外。
本文件不包括由被保护电路以外电路供电或由电池供电的AFDD。
标准编号:
GB/T 31143-2025标准名称:
电弧故障检测和保护电器(AFDD)的一般要求英文名称:
General requirements for arc fault detection and protection devices(AFDD)标准状态:
即将实施发布日期:
2014-09-03实施日期:
2026-05-01出版语种:
中文简体
替代以下标准:
GB/T 31143-2014被以下标准替代:
引用标准:
GB/T 2423.4-2008,GB/T 2423.4,GB/T 5169.10-2017,GB/T 10963.1-2020,GB/T 10963.1,GB/T 13539(所有部分),GB/T 16895.10-2021,GB/T 16916.1-2014,GB/T 16916.1,GB/T 16917.1-2014,GB/T 16917.1,GB/T 16935.1-2023,GB/T 16935.1,GB/T 22794,IEC 60068-3-4,IEC 60228,IEC 60364(all parts),IEC 60417,IEC 60479(all parts),IEC 60529,IEC 61000-3-2,IEC 61000-4-2,IEC 61000-4-3,IEC 61000-4-4,IEC 61000-4-5,IEC 61000-4-6,IEC 61000-4-8,IEC 61000-4-11,IEC 61000-4-16:2015,IEC 61543:2022,IEC 61545:1996,IEC 62873-2,CISPR 14-1:2020采用标准:
采标名称:
《电弧故障检测和保护电器(AFDD)的一般要求》采标程度:
MOD
标准类型:
CN标准属性:
GB标准编号:
31143起草人:
王宇轩、葛伟骏、白建社、蒋爱贤、高平、向乐、钱丙军、熊厚钰、王尧、李成力、邹建华、包志舟、徐象兵、王建华、史蒙云、江松、董爱丽、肖志明、林凯、李冠勇、黄光发、程玉标、穆甲凯、吴晔、吕学学、竺红卫、魏首勋、杨天国、陈建景、马琳、杨永祥、李铁军、孙海威起草单位:
上海电器科学研究院、上海正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上海良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天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上海安奕极企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西门子线路保护系统有限公司、河北工业大学、苏州益而益电器制造有限公司、中山市开普电器有限公司、浙江人民电器有限公司、美高电气科技有限公司、青岛鼎信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米特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创奇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北元电器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浙江奥来电器有限公司、浙江大跃智能电气有限公司、温州华嘉电器有限公司、苏州万龙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加西亚电子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凯隆电器有限公司、乐清市一锦电子有限公司、浙江大学、深圳曼顿科技有限公司、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德宏供电局、浙江德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机电产品质量检测所有限公司、云南拓洲科技有限公司、圣普电气有限公司、艾迪迪电气(苏州)有限公司归口单位:
全国低压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89)提出部门:
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发布部门: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