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详细信息
信息技术 可扩展的生物特征识别数据交换格式 第5部分:人脸图像数据 |
||||
标准编号:GB/T 45284.5-2025 | 标准状态: 即将实施 | 阅读打印版价格: 218.0 |
![]() ![]() ![]() ![]() |

适用范围:
本文件:
——规定了用于表示人脸图像数据的通用可扩展数据交换格式,一种是基于ASN.1中可扩展规范的已标记二进制数据格式,另一种是基于XSD(XML模式定义)的文本数据格式,两者能够存储相同的信息;
——给出了相应的人脸图像数据记录内容的示例;
——提出了典型应用场景中获取数据的最低要求、推荐方法和最佳实践;
——描述了针对可扩展格式的人脸数据的符合性测试方法、测试断言和测试流程。
本文件适用于生物特征识别厂商在存储、记录和传输环节进行生物特征识别数据交换。同时适用于检测机构、最终用户以及生物特征识别厂商进行符合性测试。
——规定了用于表示人脸图像数据的通用可扩展数据交换格式,一种是基于ASN.1中可扩展规范的已标记二进制数据格式,另一种是基于XSD(XML模式定义)的文本数据格式,两者能够存储相同的信息;
——给出了相应的人脸图像数据记录内容的示例;
——提出了典型应用场景中获取数据的最低要求、推荐方法和最佳实践;
——描述了针对可扩展格式的人脸数据的符合性测试方法、测试断言和测试流程。
本文件适用于生物特征识别厂商在存储、记录和传输环节进行生物特征识别数据交换。同时适用于检测机构、最终用户以及生物特征识别厂商进行符合性测试。
标准编号:
GB/T 45284.5-2025标准名称:
信息技术 可扩展的生物特征识别数据交换格式 第5部分:人脸图像数据英文名称:
Information technology—Extensible biometric data interchange formats—Part 5:Face image data标准状态:
即将实施发布日期:
2025-03-28实施日期:
2025-10-01出版语种:
中文简体
替代以下标准:
被以下标准替代:
引用标准:
ISO/IEC 2382-37,ISO/IEC 8824-1,ISO/IEC 8825-1,ISO/IEC 10918-1,ISO/CIE 11664-2,ISO/IEC 14496-2:2004,ISO/IEC 15444-1,ISO/IEC 15948,ISO/IEC 39794-1,ICAO Doc 9303:机读旅行证件,W3C 建议:XML 模式 第1部分:结构(第二版),2004年10月28日,W3C 建议:XML 模式 第2部分:数据类型(第二版),2004 年10月28日采用标准:
采标名称:
《信息技术 可扩展的生物特征识别数据交换格式 第5部分:人脸图像数据》采标程度:
IDT
标准类型:
CN标准属性:
GB标准编号:
45284.5起草人:
高永志、钟陈、宋继伟、耿力、郎俊奇、苏立伟、崔明、李扬、李伟、李哲林、杨占金、蒋慧、宋方方、钟松杏、潘晓光、李玮、贾宝芝、张立华、王瑾、胥建民、郭明、林晓清、霍红文、郎俊奇、王凯南、李霖、张泽洋、颜聪泉、沈文忠、何军、王志芳、戴列峰、戢仁和、凌俊、杨敬锋、章烈剽、王启立、曾定衡、何钰鸿、胡文矛、欧阳一村、牛增辉、陈颖、潘华、周海珠、裴钰、许飞月、常海利、张亮、王磊、何玉华、牛增辉、裴瑞宏、田中立、薛喜柱、王宇、林锦鹏、张清枝、张丽、邵洁、闾凡兵、郝敬松、崔峰科、台建玮、朱倩倩、刘伟华、冯月、刘蔓起草单位:
云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江苏赛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厦门安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眼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联想中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万里红科技有限公司、广州麦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山西三友和智慧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罗克佳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商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厦门瑞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长春博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熵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民认证科技(杭州)有限公司、西安凯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新大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市美亚柏科信息安全研究所有限公司、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厦门熵基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点与面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捷顺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深圳云天励飞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广东九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中科臻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广电运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京东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景联文科技有限公司、马上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圣点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盛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手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天翔睿翼科技有限公司、厦门身份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广西北投信创科技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精点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城建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科医信科技有限公司、江西憶源多媒体科技有限公司、全通金信控股(广东)有限公司、深圳市瀚晖威视科技有限公司、天津英信科技有限公司、一脉通(深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厦门磁北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技威时代科技有限公司、中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海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大学、上海电力大学、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惠州市桑莱士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慧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华东分院归口单位:
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8)提出部门:
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8)发布部门: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