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详细信息
储能系统用可逆模式燃料电池模块 第3部分:电能储存系统性能测试方法 |
||||
标准编号:GB/T 42847.3-2023 | 标准状态: 即将实施 | 阅读打印版价格: 46.0 |
![]() ![]() ![]() ![]() |

适用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基于氢的电能储存系统的典型性能评估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具备电解和发电功能的电化学反应装置。本文件适用于针对固定式(室内和室外)场景设计、应用和操作的系统。
基于氢的电能储存系统,其概念性配置如图1和图2所示:图1为独立配备了一个电解池模块和一个燃料电池模块的系统;图2为配备一个可逆电池模块的系统。其必备组件包括电解池、氢储存器、燃料电池,或可逆电池、氧储存器和综合管理系统(可包括压力管理)。其可选组件包括蓄电池、氧储存器、热管理系统(可包括储热器)和水管理系统(可包括水箱)。其性能试验在图示粗实线正方形(系统边界)外部范围进行。
注:在本文件中,“可逆”一词并不是指理想过程的热力学意义。在燃料电池领域,通常把在燃料电池模式和电解模式之间交替的电池运行模式称为“可逆”。
本文件旨在用于系统制造商与客户之间在商业行为中的数据交换。本文件的用户可根据其目的,在本文中选择执行合适的测试项目。
基于氢的电能储存系统,其概念性配置如图1和图2所示:图1为独立配备了一个电解池模块和一个燃料电池模块的系统;图2为配备一个可逆电池模块的系统。其必备组件包括电解池、氢储存器、燃料电池,或可逆电池、氧储存器和综合管理系统(可包括压力管理)。其可选组件包括蓄电池、氧储存器、热管理系统(可包括储热器)和水管理系统(可包括水箱)。其性能试验在图示粗实线正方形(系统边界)外部范围进行。
注:在本文件中,“可逆”一词并不是指理想过程的热力学意义。在燃料电池领域,通常把在燃料电池模式和电解模式之间交替的电池运行模式称为“可逆”。
本文件旨在用于系统制造商与客户之间在商业行为中的数据交换。本文件的用户可根据其目的,在本文中选择执行合适的测试项目。
标准编号:
GB/T 42847.3-2023标准名称:
储能系统用可逆模式燃料电池模块 第3部分:电能储存系统性能测试方法英文名称:
Energy storage systems using fuel cell modules in reverse mode—Part 3:Test procedures for the performance of energy storage systems标准状态:
即将实施发布日期:
2023-09-07实施日期:
2024-04-01出版语种:
中文简体
替代以下标准:
被以下标准替代:
引用标准:
IEC 61427-1,IEC 61427-2,IEC 62282-3-200,IEC 62282-3-201,IEC 62282-8-101,IEC 62282-8-102,IEC 62933-2-1:2017,ISO/IEC Guide 98-3,ISO 3746,ISO 4064-1,ISO 4064-2,ISO 7888,ISO 9614-1,ISO 11204,ISO 16111,ISO 19880-1,ISO 19881,ISO 19882,ISO 19884,ISO 22734-1,ISO 22734-2采用标准:
采标名称:
《燃料电池技术 第8-201部分:采用可逆模式燃料电池模块的储能系统 电能储存系统性能测试方法》采标程度:
IDT
标准类型:
CN标准属性:
GB标准编号:
42847.3起草人:
俞红梅、马天才、华青松、邢丹敏、杨代军、裴普成、迟军、张亮、陈耀、符长平、陈沛、方川、靳殷实、侯向理、谢佳平、钟发平、宁可望、李飞强、王刚、曹寅亮、丁桓展、林玉祥、赵立增起草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同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机械工业北京电工技术经济研究所、清华大学、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市检验检测认证研究院、先进储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上海捷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长征天民高科技有限公司、浙江高成绿能科技有限公司、海卓动力(青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安徽明天氢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浙江天能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爱德曼氢能源装备有限公司、福建亚南电机有限公司、山东华全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归口单位:
全国燃料电池及液流电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342)提出部门:
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发布部门: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