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55人被判刑
新华社长沙1月14日电(记者陈文广)记者14日从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8年湖南各级法院兑付8186名农民工工资及工程款4.934亿元,255人因拖欠农民工工资,被以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或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判刑。
据介绍,2018年10月中旬,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部署了涉农民工工资案件审判执行及涉农维权活动,期限自2018年11月1日至2019年1月31日,力图让农民工在春节前能拿到工资过年。
新闻发布会上,还发布了湖南法院系统2018年涉农民工工资案件审判执行工作暨涉农维权工作十大案例。
二、最高法加强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2019年1月3日,最高法发布《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二)》(简称《解释》),将于2019年2月1日起施行。
针对近年来建筑市场的新变化、司法实践的新问题、管理政策的新突破,《解释》就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效力、建设工程价款结算、建设工程鉴定、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和实际施工人权利保护等问题作了具体规定。
最高法民一庭负责人介绍,2017年,全国法院审理一审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10.29万件。2018年,全国法院审理一审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11.32万件。实践中违法建筑、明招暗定、“黑白合同”、非法转包、违法分包等问题突出,认定事实与适用法律难度很大。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亟需统一裁判标准。
关于实际施工人权利保护,《解释》规定人民法院应当追加转包人或者违法分包人为本案第三人;二是规定要在查明发包人欠付转包人或者违法分包人建设工程价款的数额后,判决发包人在欠付建设工程价款范围内对实际施工人承担责任。这既有利于实际施工人权利的实现,也有利于防止发包人陷入过多的诉讼和纠纷之中。《解释》还规定实际施工人有权对发包人提起代位权诉讼,以期进一步加强对农民工等建筑工人权益的保护。
关于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无效损失赔偿数额的认定,司法实践中,当事人往往很难证明实际损失的具体数额,导致其难以获得权利救济。因此,在实际损失难以确定的情况下,《解释》规定当事人可以请求参照合同约定的质量标准、建设工期、工程价款的支付时间等内容确定损失大小。
关于借用资质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民事责任,实践中,建筑施工企业出借资质造成的损失主要包括建设工程质量不合格、工期延误等损失。只要损失是由出借资质造成的,发包人就有权请求借用资质的单位或者个人与出借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承担连带责任。
当前,我国建筑行业司法实践中,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数量和涉案标的额大幅上升,新类型案件、新问题不断的涌现。最高法发布新司法解释,无疑给规范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提供了较为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司法性依据。对统一法律适用、保证工程质量、规范建筑市场、保护各类民事主体,尤其是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将发挥重要作用。
(摘自新华网)
企业碳排放量在线盘查